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

富察延賀談中國史 (永仁高中演講)

 富察延賀是滿洲人,他的漢姓叫李。

思維:中國歷史的主軸是皇帝為主軸。歷史是沒有真相的,總是有主觀的存在。
歷史往右派走是正確的,因為有在地的因素,也就是根的問題。所以全球化是偏左的。
中國是民國初年形成,原本是文化的概念。
而民初是政治概念,也就是國族的概念。

中國是王朝的更替,不是一個民族下的改朝換代。

富察覺得中國史轉成東亞史是好的。

台灣的東亞史是要脫離中國史的框架。

東方是西方所開始建立了,且不斷的更新。東方或遠東是不同的文化圈。
東亞的觀念是日本提出的,希望在脫亞入歐後,能有自己的一個主體。
1905中國放棄科舉。
歷和史合起來是日本提出的,日本建立很多重要的名詞。
日本超喜歡東亞,因為位置最適合。而韓國最愛東北亞。
台灣比較像東南亞,越南也是。
蒙古叫內亞或北亞。
中國什麼亞都有。
中國的觀念是全世界,是天下的中心,之外是蠻夷戎狄。

中央歐亞或內亞(現在的中亞,也有人講那個東西延伸的草原地帶),既不是西歐文化中心也不是華夏文明。
(補前:滿洲有五座藏傳佛寺,滿人是信藏傳佛教的)
東北有一些草原社會也有人列入內亞。目前的中亞有5國,蒙古是其中最強的。
有人將13世紀的蒙古大帝國可視為世界史。現在的阿富汗還有很多蒙古的遺產。
林丹汗被皇太極打敗,皇太極拿到玉洗,所以不能用女真,要統治中國,而清在滿語是英雄的意思。

中國最早的地理位置在洛陽。在甲骨文有見到。
國是城的概念。中國不斷的擴大。
商周都有很強的內亞行為。

五胡亂華,清朝,都讓中國人產生認同混亂。
李世民甜李淵的乳頭,就沒有殺李淵。(新舊唐書真有嗎?)
唐朝人有很強的鮮卑因素
內亞系統只殺對方的上層君臣,不會傷一般民眾。
安史之亂就內亞史而言不是亂,而是內亞力量要反中原文化。

安史之後,契丹,女真沒有改漢姓。
故內亞一直是侵入中國的力量。

東南亞:雲南,長江以南,台灣,越南…是同一系統的。老師用語言學來講歷史文化圈。
現代人杭州講的是開封話。

南京話也是古語話(六朝),現在偏安徽語。
福建廣東保留很多東南亞的元素是因南嶺隔開中原文化的關係。
這種內亞史觀完全跳脫中國史。


三國的吳也是東南亞文化。

唐朝的督護府事實上是駐什麼代表而已,當地有自己的政治傳統,只是和當地取得和諧而已。根本不是唐朝的一部分。

清代台灣下層是東南亞文化元素。上層是內亞概念。(良渚很馬來人文化,哇)
台灣的文字時代就是世界史時代,明鄭不全是中國文化,若非鄭成功要反清復明,搞不好滿人不會把台灣納入中國。滿人是屬地主義的。
福建廣東有海的基因,所以到台灣,到美國西部築鐵路。
台灣在荷西是世界史的概念。

滿人學明代話就變成北京話,就變成國語。滿會儿化韻,蒙古也是。使用漢字的人更重視大一統專制的觀念。

魏蜀吳是三分天下,不是三分中國。曹操對南方說中國兵不擅水戰,所以不視東吳為中國。中國加外圍叫天下。
大清時代,中國用大清律例,長城以北則用別的法律。連語言都是如此,在長城內是漢滿共用,蒙古區是滿蒙語,東北則是滿語。

主導絲綢之路是胡人。
奴隸也是商品之一,中國是世界工廠,中國製造品由胡人送到外國。
奴才不等於西方奴隸。奴才是包衣,地位蠻高的。

愛新是金的意思,覺羅是王的意思。
日本東方國家中反應最好的,建立了大和民族而建立現代大日本國。


殖民主義本質是自由主義,方便貿易,所以西方人可以接受公投獨立("課業"),但中國台灣都不行。
《世界史的誕生《(向左)優先看。這是老師演講的主要內容。
《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))
《絲路,游牧民與唐帝國))
《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))


"中國人"是民初才有的。

康有為:鼓勵黃白結婚。
台灣人與漢人的關連很遠,與南方或南亞比較近。

人的本能 白人進步  喜歡英文;當中國好時,不會反漢,當中國不好時,大家會反中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