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

普一乙4/28

 戰亂時期 容易無政府狀態會形成流民 等到政府穩定,就會收編

 五代-宋:書院開始書院

驛館:1.官方送訊息用的,也是給馬匹休息的地方

            2.他的週遭通常會發展為商店林立之後變成小市鎮,再大市鎮。(龍騰頁86)

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

普一乙4/27

1、五代:軍人搶首都,大部分洛陽長安,通常只有兩代,第二代就會出現武人干政問題。

2、後唐軍人石敬瑭自稱"兒皇帝",請耶律德光幫忙,受封皇帝,給契丹燕雲十六州,在長城內外,中國少了長城的防守功能。

3、契丹管中國人 契丹:使契丹方法 漢人區:漢人方法
天龍八部—降龍十八掌-喬峰-蕭峰-(南院大王)

4、勸宋真宗(勸學說)去前線 寇準
      兄弟-平輩 兄:宋, 弟:遼,兄給弟 給歲幣 不用磕頭拜禮

5、長白山,天池有女真:半遊 半農。
     
      宋聯金滅遼,但金⟩遼, 遼⟩宋
6、69重點:
南宋:整編流民等列為軍隊,可以1.治安好2.國家支薪3.北方人(較有作戰意願
南方人:文官南方人當較多,因為國家偏安江南,書院在南方頗多。經濟也較好。

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

普一乙 4/21

 66重點:

.南北朝~唐(618) 時,有高句麗 、新羅(新羅與唐友好"君子國")、百濟

663白江口之役,滅百濟

668滅高句麗,

唐助新羅統一 

"平壤" "安東都護府 "

698-926 渤海國,後被契丹所滅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日本在西漢時有很多國家,中國史書稱倭國。

東漢:漢倭奴國王印

三國魏,邪馬台國統一日本,女王卑彌乎(女)被封「親魏倭王」  ,之後不再向中國朝貢,因為中國動亂

東晉年間,即四世紀中後期,出現大和王權。(淝水之戰383年,故為東晉年間,南朝420開始)

隋到唐初:聖德太子,致力提高皇權

唐時,孝德天皇,大化革新,大化是日本第一個年號。學唐朝的律令,最後出現「天皇」一詞。

南宋到清出現三個幕府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遼國| 金國| 元朝

契丹| 女真| 蒙古 

党項(羌)=西夏


67.宋為什麼弱?

1.重文輕武(唐末五代的軍人亂政,怕他的部下也玩黃袍加身)

2.燕雲十六州在遼國控制(後晉石敬瑭給的)

3.宋不和親 只錢送給敵人(歲幣.使用經濟手段)

------

五代:梁-唐(後唐))-晉 石敬瑭(耶律德光幫助,所以自稱兒皇帝,送燕雲十六州)-漢-周-北宋

北方搶首都,通常每個朝代只有2代,第2 代就不大行了

 五代907-960,共53年,若以數學來算53年除以5個,每個只有10年多,所以平均都只存兩代,第二代時武官就搶位置了。


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

普一乙 4/20


63.路上絲路:長安-西市(西方人做生意),東市(東方人較多)

     海上路線:季風,廣州,海關,市舶司(市:貿易,司:機構,舶:舶來品,船隻運送)


64.唐的宰相,由邊將入相

李林甫(相)不斷說安祿山壞話(工於心計),但安祿山不敢反,

但楊國忠就弱多了, 玄宗沉迷於楊貴妃,國政較差,楊國忠為了取信於玄宗,激得更兇,安祿山終於反了。 安祿山身兼3個節度使。

節=節制

度=調度

所以:節度使:軍職,統治一地之軍民。


65.安史之亂,各地節度使幫忙,郭子儀請回紇兵。

(1)節度使

(2)藩鎮 藩鎮割據

(3)五代(軍人搶位子)

(4)梁-唐-晉(靠契丹人)—燕雲十六州-漢-周-宋(長城內外)楊家將故事

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

富察延賀談中國史 (永仁高中演講)

 富察延賀是滿洲人,他的漢姓叫李。

思維:中國歷史的主軸是皇帝為主軸。歷史是沒有真相的,總是有主觀的存在。
歷史往右派走是正確的,因為有在地的因素,也就是根的問題。所以全球化是偏左的。
中國是民國初年形成,原本是文化的概念。
而民初是政治概念,也就是國族的概念。

中國是王朝的更替,不是一個民族下的改朝換代。

富察覺得中國史轉成東亞史是好的。

台灣的東亞史是要脫離中國史的框架。

東方是西方所開始建立了,且不斷的更新。東方或遠東是不同的文化圈。
東亞的觀念是日本提出的,希望在脫亞入歐後,能有自己的一個主體。
1905中國放棄科舉。
歷和史合起來是日本提出的,日本建立很多重要的名詞。
日本超喜歡東亞,因為位置最適合。而韓國最愛東北亞。
台灣比較像東南亞,越南也是。
蒙古叫內亞或北亞。
中國什麼亞都有。
中國的觀念是全世界,是天下的中心,之外是蠻夷戎狄。

中央歐亞或內亞(現在的中亞,也有人講那個東西延伸的草原地帶),既不是西歐文化中心也不是華夏文明。
(補前:滿洲有五座藏傳佛寺,滿人是信藏傳佛教的)
東北有一些草原社會也有人列入內亞。目前的中亞有5國,蒙古是其中最強的。
有人將13世紀的蒙古大帝國可視為世界史。現在的阿富汗還有很多蒙古的遺產。
林丹汗被皇太極打敗,皇太極拿到玉洗,所以不能用女真,要統治中國,而清在滿語是英雄的意思。

中國最早的地理位置在洛陽。在甲骨文有見到。
國是城的概念。中國不斷的擴大。
商周都有很強的內亞行為。

五胡亂華,清朝,都讓中國人產生認同混亂。
李世民甜李淵的乳頭,就沒有殺李淵。(新舊唐書真有嗎?)
唐朝人有很強的鮮卑因素
內亞系統只殺對方的上層君臣,不會傷一般民眾。
安史之亂就內亞史而言不是亂,而是內亞力量要反中原文化。

安史之後,契丹,女真沒有改漢姓。
故內亞一直是侵入中國的力量。

東南亞:雲南,長江以南,台灣,越南…是同一系統的。老師用語言學來講歷史文化圈。
現代人杭州講的是開封話。

南京話也是古語話(六朝),現在偏安徽語。
福建廣東保留很多東南亞的元素是因南嶺隔開中原文化的關係。
這種內亞史觀完全跳脫中國史。


三國的吳也是東南亞文化。

唐朝的督護府事實上是駐什麼代表而已,當地有自己的政治傳統,只是和當地取得和諧而已。根本不是唐朝的一部分。

清代台灣下層是東南亞文化元素。上層是內亞概念。(良渚很馬來人文化,哇)
台灣的文字時代就是世界史時代,明鄭不全是中國文化,若非鄭成功要反清復明,搞不好滿人不會把台灣納入中國。滿人是屬地主義的。
福建廣東有海的基因,所以到台灣,到美國西部築鐵路。
台灣在荷西是世界史的概念。

滿人學明代話就變成北京話,就變成國語。滿會儿化韻,蒙古也是。使用漢字的人更重視大一統專制的觀念。

魏蜀吳是三分天下,不是三分中國。曹操對南方說中國兵不擅水戰,所以不視東吳為中國。中國加外圍叫天下。
大清時代,中國用大清律例,長城以北則用別的法律。連語言都是如此,在長城內是漢滿共用,蒙古區是滿蒙語,東北則是滿語。

主導絲綢之路是胡人。
奴隸也是商品之一,中國是世界工廠,中國製造品由胡人送到外國。
奴才不等於西方奴隸。奴才是包衣,地位蠻高的。

愛新是金的意思,覺羅是王的意思。
日本東方國家中反應最好的,建立了大和民族而建立現代大日本國。


殖民主義本質是自由主義,方便貿易,所以西方人可以接受公投獨立("課業"),但中國台灣都不行。
《世界史的誕生《(向左)優先看。這是老師演講的主要內容。
《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))
《絲路,游牧民與唐帝國))
《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))


"中國人"是民初才有的。

康有為:鼓勵黃白結婚。
台灣人與漢人的關連很遠,與南方或南亞比較近。

人的本能 白人進步  喜歡英文;當中國好時,不會反漢,當中國不好時,大家會反中國。

王的文字 李氏朝鮮時的世宗大王創現在的韓字

朝鮮世宗大王發明文字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 為了百姓,一代明君揭開文明新篇章。揭開韓文《訓民正音》創造秘辛!


「文字應該屬於百姓!」朝鮮時期,文字與知識遭到壟斷。世宗大王(宋康昊飾演)深感漢字對文化傳播的不便,迫切需要可以完整表達本國語音的文字,所以他不顧所有大臣反對,為百姓創制《訓民正音》。

偶然機會之下,位於國家最高位的他,遇見了地位最卑賤的僧侶申美(朴海日飾演),兩人聚精會神,以不屈信念開始創造韓文,揭開一段沒有被歷史記錄的造字秘辛…。

如同空氣跟水一般,人們所使用的「韓文」,其實脫胎自1443年由世宗大王所創制的《訓民正音》,而這個獨特且方便的書寫文字,大大提升了平民的文化普及,也為韓國之後的語言及文化發展,帶來長久且深遠的影響。不過,世宗大王是如何運用一個人的智慧,創造出這種容易學習又具有科學原理的文字呢?曾打造出《逆倫王朝》、《出雲之月》等劇本的曹喆鉉,便懷抱這個疑問,以及長達20年想要拍攝跟韓文相關電影的夢想,在輾轉得知韓文的創制,除了世宗大王之外,也跟另一位真實存在過的「信眉和尚」有關之後,便成為他拍攝電影《王的文字》的起點。

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

2-2

秦國王帝表

秦穆公(五霸之一)

秦康公

秦桓公

秦哀公

秦惠公

秦悼公

秦厲共公

秦懷公

秦獻公(-424 到-362)  (秦秋到戰國) 

秦孝公(商鞅變法)

秦惠文王

秦武王(秦武烈王、秦悼武王)

秦昭襄王(秦昭王)

秦孝文王(安國君)

秦莊襄王(秦莊王,異人)

秦始皇